作為一座海濱城市,日照因獨特的地域優勢和悠久的太陽文化被譽為“水上運動之都”與“東方太陽城”,擁有“全國文明城市”“中國優秀旅游城市”“聯合國人居獎”等多張金質名片。近年來,隨著新發展理念的深入推進,打造精致城市的攻堅行動號角已響遍小城的每個角落。
▲ 于濤 攝
無論是土生土長的日照人,還是慕名定居的遷入者,都因這座美麗小城被冠以日照市民的稱號。隨著東夷小鎮、城市書房、香河體育公園、陽光海岸綠道等高品質項目紛紛成為“網紅打卡地”,日照的知名度、美譽度和影響力也在持續提升,作為市民的一份子,我們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海濱城市感到驕傲。
▲ 冷炳豪 攝
作為市民,最關心的還是茶余飯后遛彎談笑的公園。我是一個業余的不能在業余的跑步愛好者,每當夜幕降臨,和其他市民一樣涌向市民公園。這里不僅有勵志健身的奔跑者,還有配有不同裝備的“廣場派”——揮扇起舞的大媽、拉動琴弧的大爺以及持麥喊唱的小伙......這里儼然變成了市民宣泄壓力、消除疲憊的娛樂陣地。
▲ 公園唱歌愛好者吸引市民圍觀
為還市民一片“綠地”,政府著實下足了功夫。援引日照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指揮部下發的《2018—2020年日照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公園綠地建設計劃》《日照市單位(居住區)庭院綠化提升實施計劃》文件數據,2020年計劃實施在市區(含嵐山區)建設874.74公頃的公園綠地,“300米見綠、500米見園”的服務半徑將成為新常態。
系列綠地建設工程是日照打造精致城市的一個縮影,然而如何拿捏好綠地公園的管理精度是一份“精致”活。在市民公園,位于公園東側的D區卻顯得甚是冷清。據了解,該區占地面積約350畝,規劃建設包含足球場、籃球場、網球場、乒乓球場等12處運動場地,位于旁邊的兒童游樂園笑聲不斷,而自去年7月調試至今,除了乒乓球場區開放外,其他場地依然被鐵絲網圍擋著,“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焉”!
▲ 足球場、籃球場被鐵欄封閉
據市民介紹,還有其他區域可能出于改造考量,也被圍擋封閉近半年之久,“平常遛彎就得繞著走旁邊的彎窄小道,不太方便……”或許,存在經費不足、疫情影響等客觀因素,但把公用場地長時間劃為“禁區”,將市民拒之門外的做法顯然不是建園的初衷。精致城市為人民,打造精致城市,筆者認為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建設一批為民所需的高質量利民工程,公用綠地也好、公共設施也罷,不僅要建好,更要管好,好的標準還是要由市民來評判。
▲ 道路被圍擋中途“攔截”
值得關注的是,日照高度重視城市管理工作,把精致城市管理攻堅行動納入全市“9+3”重點工作攻堅行動,《日照市精致城市管理綜合考核辦法》也于近日印發實施,該辦法更加注重民生、實效以及長效管理,將精致城市管理做實、做細。相信,隨著相關管理辦法的落地,以上問題一樣會被精準公開的暴露出來,距離實現市民“解封還公”的需求還會遠嗎?
其實,守好精致城市的建設成果除了政府考核指揮棒的引導外,關鍵還是要靠市民參與監督,形成“全民共建、全民共享、全民共抓”的管理機制。我們有些市民一邊抱怨“封存式”維護方式的不妥,卻又不夠合理的使用這些公用資源。在園內跑步的小路上,有市民騎著電動車打著亮光高速行駛,自身安危咱不說,這是公用場所,路上有許多蹣跚學步的嬰兒,如此“私有化”的逛園方式著實令人不解。還有,在沙墩河東路某公廁旁的停車場,從車體上方厚厚的落葉及積灰可以看出,這里或許也成了某些市民的私家停車場......當然,這些占“公”為“己”的“私有化”行為畢竟是少數,但我們有權利去監督,我們的追求是“精致”不是“自私”,我們要發動群眾的力量去剔除這些影響城市精度的“棱角”。
▲ 沙墩河東路某停車場,黑色轎車因長時間停留導致車體上部覆蓋落葉及塵土
有人說,這些跟我們有什么關系?但是“老人被狗繩絆倒身亡”“百日女孩被天降煙灰杯砸中”的悲劇或許還會重演,從公園到小區我們都不是局外人,建設精致城市是一場合力攻堅的戰斗,群眾充分參與是動力源泉,我們要盡己之力,做一個“精致”的文明人,慢慢去影響別人。